每个人
都曾向自己内心深处叩问走进无数段人生在岁月更迭,年龄递增中青春是什么?
是高考生?他们激情四射、憧憬未来即使不能成为巨浪也会勇往直前

是冬奥志愿者?
他们将热爱化作行动有一分热就会发一分光

是农业人才?
他们将青春献给黑土地用汗水浇灌每一粒种子

是核酸检测员?
他们带上护目镜、穿上防护服抗疫路上每一步都义无反顾

是乡村教师?
他们翻山越岭迈出一小步却是孩子走出大山的一大步

走过无数人生
碰撞出崭新的自己青春是现在进行时没人规定它是什么样年轮的递增只是数字的跳跃青春从来与年龄无关
18岁,与理想有关
18岁时,他叫张曾让。
在求学期间,张曾让是个“学霸”,不但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还熟练掌握了英语、俄语。
因为通晓俄语,他成为了俄国汉学家鲍立维的助手和翻译。一天,鲍立维将一本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递到了他的面前,“年轻人,相信你一定会喜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闪耀的思想光辉深深震撼了张曾让的灵魂。他开始大量翻译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文献向国内介绍无产阶级革命盛况。
思想转变的他立志“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冲出牢笼,撕破黑暗,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那个熟悉的名字:“张太雷”,成为了百年前共青团的开拓者。
时光流转百年,18岁的你又是为何而读书求学?是否在为民族谋富强?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22岁,与担当有关22岁

她是北京冬奥赛场上的一名小小志愿者。一段与“冰墩墩”斗舞的视频使她走红网络,她是徐天然。2008年,7岁的徐天然见证了奥运火炬在北京传递。幼时的她也在心中燃起“火种”:希望长大以后,能和奥运“更近一步”。
2022年,在赛区度过21岁生日的徐天然在朋友圈写:“独一无二的21岁,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北京冬奥会期间,包括徐天然在内的一万八千多名志愿者坚守在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用青春和奉献,用自信和笑脸,服务冬奥赛事,向世界展现出亮丽的中国名片。
凡有大事,青年担责当仁不让,青春力量与祖国和时代同向同行。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每一片燃烧的小雪花,都值得一块奖牌。 30岁,与责任有关
